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外事之窗 > 外事翻译中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浅谈如何做好口译准备工作
发布时间:2009-07-10    稿件来源:市外事办公室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口译,又叫交替传译,是一项即席性很强,具有较大不可预测性和独立性,集视、听、说、写、读于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操作活动,要求译员不仅语言功底深厚,还要博闻强识。口译是我们外事翻译工作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按照工作特点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省、市领导会见外宾时的翻译,二是大型外事活动时翻译,比如大型招商活动,投资说明会和专业性比较强的论坛等。翻译身处外事工作第一线,口译工作做得好不好既关系到一省一市外事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能否很好的落实。
  全国最顶级的外事翻译团队外交部翻译室对口译工作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十个字“基本全、基本准、声音响亮”。基本准主要是指用词准,包括专业词汇、固定说法和新词汇的准确使用,时态、语言色彩和信息的准确。基本全是要保证宾主双方信息的完整传达。这主要靠笔记和脑记,笔记要有一套最适合自己的记法,脑记要寻求讲话中的逻辑关系,把看似分散的词句串起来,平时有意识的练习很重要。声音响亮与否是对自己的翻译是否有信心的表现,必须培养声音响亮的习惯。如果翻译对于自己给出的译文,因为没有信心而声音越来越低,会导致双方领导对翻译效果的质疑,甚至怀疑自己的原意没有被传递给对方,使整个会见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这里,外交部翻译室对口译要求用的是“基本”二字,因为翻译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即使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每次翻译完成后都有一定的遗憾,人的知识,包括对事件背景、政策的了解,语言的运用都是有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准备工作做到最好。那么如何做好口译准备工作呢,《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一剂良方。下面结合省市领导会见翻译和大型活动翻译这两种口译任务来谈谈如何做到“知己知彼”。
  一、省、市领导会见翻译
  “知己”是一项看似简单,往往容易轻视的工作。谁会不了解自己呢,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有时问题就出在没有充分掌握“我方”的情况。在外事翻译中,“知己”主要是要充分掌握本省或本市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每一次口译任务的基本信息,主要是以下五项:
  1.本省(市)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包括GDP,人均GDP,进出口总值,协议/实际利用外资,我省主要科研机构,在校大学生数目等, 并及时更新这些数据。每年1月份罗省长和每年3月份温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我们翻译们的必修课。举个小例子,今年4月罗省长在会见外宾时提到“三调”,顿时让我们的翻译感到有些为难,还好省长对这“三调”进行了解释,即“调高、调优和调轻”,这才翻译顺利过关。事后翻译室在每周学习中发现,罗省长在1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专门阐述了“三调”一词,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通常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前一年的总结,后半部分是对新一年的规划和展望,并对全省工作进行了非常深入、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这对于我们的翻译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温总理的工作报告通常都有外交部的权威翻译版本同时给出,虽然涉及面是全国的工作和形势,但是很多词汇,尤其是新词汇的翻译都是可以借鉴的,比如“三农”、 “节油节气”、“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等。因此,对于外事翻译来说,这两份政府工作报告就是口译工作的“红宝书”,把“红宝书”研究透了,心里至少有了三分底。
  2.本省(市)的经济特点。以我省为例,江苏是“外向型”为主导的经济,传统优势产业有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新兴产业有新能源、新医药和新材料;我省在科、教、文、卫等方面的优势。此外还要熟悉本省(市)一些著名景点的介绍和历史背景。
  3.平时特别要注意富有地方特色的特定短语的翻译。汉语博大精深,言简意赅。各级政府往往会用一些高度概括的词汇来表达当地的政策和特点,如前面所讲的“三调”、专门针对节能减排的“上大压小(保大压小)”、“节油节气”、 “三农”、“两防—防通涨、防过热”、 “两个率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鱼米之乡”等等。这些词汇政策性强、信息量大、出现频率高,临场再做翻译不仅不能确保准确性,还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因此平时一定要做到烂熟于心。
  4.要注意紧密联系时政。如今的领导会见活动,已经不局限于就事论事,宾主双方还常常就国际形势交换意见。比如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关于金融安全和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影响就成了一个领导会见工商界人士的热门话题。今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不久,欧盟驻华大使来访,抗震救灾肯定双方必谈的话题,那么类似“对口支援、”“活动板房”、“心理干预”等词汇也是上任务前必须掌握的。
  5.尽可能地了解不同领导讲话的特点,有的领导语速快、信息量大,有的领导爱用一连串的数字说明问题,有的领导善用四字成语、出口成章,这些特点如果能够事先掌握,对于口译的现场发挥也是大有裨益的。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不同处室、不同部门、甚至不同语种的翻译之间多交流。如果对今天要翻的领导比较陌生,可以去请教以前给他(她)做过翻译的同事,了解他(她)的谈话特点甚至是经常提到词汇,这无疑也是上任务前的一粒“定心丸”。
  6.掌握领导会见活动的整体安排情况。以省外办为例,我们每次领导会见外宾活动都有一份“会见活动安排”,内容包括:中外方名单(中外文对照)、新闻报道、赠送外宾礼品、外宾车号等。通常会见正式开始前,双方会简要介绍出席人员姓名和职务,有“会见活动安排”在手,就可以流利的读出,为会见开一个好头。最后领导赠送礼品时,通常也会介绍礼品的特点、历史和制作工艺,如果事先就准备好,那也将为会见翻译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与“知己”相比,“知彼”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最大程度的掌握对方的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五点准备工作。
  1.外宾此行的主要目的和背景情况。这里又可以分为是翻译本单位接团和外单位接团而翻译只是口译任务两种情况。如果是本单位接团,可以直接向外方询问访问目的和书面的背景情况。除了目的明确的商务拜会外,我们还经常接待使领馆外交官的礼节性拜会,如果是新总领事上任,就要了解该国的经济特点、著名企业,与我省的合作情况;如果是期满卸任,就要了解其任职期间促成了哪些合作项目,组织了哪些重大活动等等。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外事接待经验不足的外单位接团现象,不能及时、完整的提供外方的背景资料,对于这种现象,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得对方信息,即使是临行前10分钟也不要放弃,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手中有粮,心里才能不慌”。
  2.掌握外宾主宾的简历,包括其教育、职业和宗教背景以及主宾的照片。对于欧美国家的外方主宾,大家一个比较普遍的“定向思维”是“白种、男性、高大”,然而现在种族、性别平等意识已经不断深化,在一群“白人男性”中,主宾很有可能就是那位“黑人女性”。如果事先获得外方主宾的照片,就可以协助我方领导在一群外宾中,第一时间和主宾进行交流。此外,相比外方主宾在教育、职业领域的经历,我方领导有可能就与其有着相似的经历,为了拉近双方距离,制造气氛,我方领导会见中就可能谈及对方的履历,这也是对翻译准备工作的一个考验。
  3.外方来访单位或机构的简介。目前拜会省市领导的外方机构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公司或跨国公司(如IBM,飞利浦,Sharp等)、外国地方政府(多为我省、市的友好省州)和非政府机构(如东南英格兰发展署,IMD等)。需要重点准备的是我们平时不熟悉的机构。比如英国东英格兰发展署,它虽然不是一级地方政府,却负责全英国最发达的东南郡的经济和科技总体规划,其分管地区的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16位。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IMD)貌似普通,实为世界上最顶尖的商学院之一,每年度最著名的全球国家/地区竞争力排名就出自IMD,这些信息即使领导事先没有掌握,在会谈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展开,需要翻译心中有数,应对自如。
  4.外方代表团访问期间的整体行程。外国代表团来访通常为5-10天,访问3-5个城市。对于只做会见翻译而不全程陪团的翻译,最好能掌握外方的整体访问行程,一来了解对方的整体意图,二来也是为了应对领导会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会见时,我方领导可能会向对方询问之前的访问日程和成果,并且还有可能会对后面的访问行程提出建议。如果事先不掌握对方的整体行程,外宾说了已经参观了某工厂或专业机构,翻译却一时翻不过来,就很被动了。
  5.如果可能的话,熟悉外方主宾的讲话特点,这一点全陪翻译比较容易做到,单场翻译有必要询问陪团人员,或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陪同外方主宾参加会见翻译以外的活动,如参观企业,座谈会等,事先了解对方的口音、讲话特点和性格。当然,如果外方主宾自带翻译的话,就不必有太多顾虑了。
二、大型外事活动的翻译
  国际性会议或者大型外事活动的翻译基本上覆盖了我们平时所有的翻译类型。我方领导的主持词/串词的翻译、主题发言的翻译,外方来宾的发言有时会配以PPT等演讲方式,通常会用到同传翻译,大会前领导的会见主要外宾的交传翻译和宴会上的耳语传译,俗称“咬耳朵”。
  与领导会见翻译的特点相比,大型外事活动的翻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表演意识 good at acting (七分翻,三分演),这里的七分翻并不是说只要把源语言70%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而是说在做好语言转换的同时,有意识的加入表演因素。但是要把握好度,原则上,译员的翻译不应有意掩饰或调和某种场景气氛,而应该如实地反映口译现场的场景气氛,无论是热烈的,还是沉闷的,无论是严肃的,还是随和的, 译员既不能被场景气氛所淹没,也不能凌驾于现场气氛之上。通常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是领导讲的充满热情、慷慨激昂,翻译翻的很正确,但是语调平淡,毫无特色。因此,我们翻译也要学会调动自己的情绪,配合整体气氛,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练习:
  ◆ 养成面对公众的习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多看看熟悉的人
  ◆ 声音要大、底气要足、站姿要正(练习方法:大声朗诵)
  ◆ 反应要快但语速不要太快,语速太快听众难以吸收,要自己掌握速度,保持中速。
  ◆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擅于掩盖不足,比如说领导临场发挥,在演讲中加入了诗词,这时一定不能慌乱,翻译做到“基本准,基本全”就好。
  ◆ 一定要自信,水平很好但是自信不足会使翻译效果大打折扣
  大型外事活动翻译的准备工作通常比领导会见翻译更加复杂,涉及的人员和机构也更加庞杂,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讲稿方面:大型外事活动直接关系到一省、一市的对外形象,影响面很广,一定要确保成功,现场不能出状况。因此,领导的讲话稿非常重要,根据活动规模的大小,通常要在1-2个月前获得背景资料。中方主要领导讲话稿一般来自主办单位、领导秘书等渠道,要注意不断更新;大会主持词和串词、参加会议中外方发言人名单和背景资料通常也是来自主办单位,这些资料同样也要不断更新。
  2、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大型外事活动任务复杂,涉及人员多,每一位译员可能只承担其中一部分工作。但是由于大活动通常变化大,工作分工需要及时调整,因此团队合作精神显得非常重要,这是与省领导会见翻译最大的区别。此外,一场大活动中可能一直出现一些关键词,需要参加任务的翻译统一说法,这样才能保证整场活动翻译的专业性和融会贯通。因此,即使我们只是大活动中的一个螺丝钉,我们要有“胸怀全局,随时补台”的精神,与大会的主办方,参与者,其他译员和工作人员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
  3、为了顺畅,我们一个通常的做法是,大活动或演讲前15-20分钟先去现场看一下,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氛,以便能尽快静下心来工作。再就是要防止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很多大活动往往在大会开始前半小时甚至10分钟的时候,演讲人和演讲顺序都会发生变化,翻译一定要第一时间掌握这个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如果开始前5分钟才到现场,面对这些变化难免会乱了分寸,影响发挥。
  以上就是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总结的一些还不是很成熟的想法和体会。

【来  源】:欧非处
【作  者】:王文荟
加入收藏】 【 打印此文】 【关闭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365bet体育在线官主办
©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5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