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敷市位于日本国本州岛西部冈山县境内,北依日本的中国山脉,南临濑户内海,距首都东京650公里。仓敷市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交通要津和著名的棉花出海港口,是与奈良、京都齐名的日本历史文化名城并因传统古朴的白色外墙而闻名日本。该市由于水岛沿海工业区的兴建而步入工业化城市,成为日本西南部的工业重镇,又因为拥有古建筑群的美观地区和趣伏里公园以及闻名世界的濑户大桥而成为名闻日本甚至世界的旅游城市。
历史沿革——该市历史悠久。日本平安时代,出现村镇(渔村),日本战国时代起筑堤防洪,造田多方,沿高梁川两岸出现90多处小村庄,以渔业、商品流散、种植棉花及商品蔬菜为业,并很快发展成为日本西部最大的米粮集散地。1642年该地区内开始建有储运米粮用的仓库区,之后便成熟地形成了商业发展枢纽的地位。临海的玉岛港等港口位置的优越性,发展了港口商业城的社会功能,南北船只云集,仓库沿河而建(仓敷地名即为“货物堆放仓库”之意)。1827年,进一步扩大造田面积,种植棉花,发展纺织业。1868年,设置仓敷县,实行近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江户时代为日本国内有名的棉花产地,1889年当地开设有仓敷纺织厂。1892年,山阳铁路建成通车,1941年,三菱重工在仓敷开设航空制造厂,战后,随着围海造田的不断发展,从1955年起,工业不断发展,形成如今的日本重化工基地和水岛临海工业地带,1964年仓敷市被日本政府指定为新产业都市,如今已发展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工业城市。1967年2月,在原仓敷市、儿岛市、玉岛市合并成立新仓敷市(仓敷市于1928年实行市制)。
面积与人口——仓敷市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27公里,人口约43万。
气候——仓敷市气候温暖,是日本雪害、台风等自然灾害最少、晴天最多的地区。年平均气温14.8°C,7月份最高降雨量达到352毫米。
产业——该市的传统产业是以棉花纺织为主的纤维制造业,所以在该市火车站附近建有时装中心,以吸收和推广时装信息,促进新产品的开发,通过时装表演、培养人才,推动纤维制造业的发展。
自水岛临海工业区建成后,该市的钢铁、石油、化学、汽车、造船行业等均具规模和较高水平。川崎制铁(株)水岛制铁所年产粗钢1200万吨,三菱石油(株)水岛练油厂日产25.3万桶。三菱汽车制造公司的轿车、面包车制造总部设在水岛,93年后,年产汽车150万辆。水岛明昌造船厂年造船8万吨位,修船能力8万吨位并兼营桥梁工程。近年来,为了推进产业集约型和节能型的发展,该市在产业高科技化、产品高附加值方面成绩斐然。
农业、渔业——合理规划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确保优质农田和推进农业基础的调整,引进尖端技术。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商业性很高的农产品的栽培、培植等技术在日本国内均处领先地位。
仓敷市被称作鱼的宝库,该市为确保丰富的水产资源,已从以前单一捕捞转为捕养结合的生产方式,不仅使渔场、渔港得到了良好的保养,而且能制造出高附加值的水产品。
港口——水岛港一般泊位为10万吨级,水深16米,可以停泊几十万吨级的巨轮。1991年曾停泊过24.3万吨级的货轮。2001年进港船有43999艘,年总吞吐量为9031万吨。
玉岛是典型的商业港口,是冈山县的中心商港。近年来,正利用疏浚河道的淤泥堆积成一座人工岛,占地面积245公顷,与中国的上海、厦门、青岛、大连、张家港等有定期航班,成为海内外贸易集装箱中转站。
旅游——该市有江户时代保存下来的古街,有与濑户内海国立公园相邻的世界著名的濑户大桥,以及投资450亿日元(约32亿元人民币)建造,并于1997年7月开业的趣伏里公园,是闻名于日本的旅游城市,每年有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达600多万人。
该市古街集中在仓敷河畔,是江户时代传统的文化遗址,被日本文化厅选定为“传统建筑群保护区”,因其文化品味高而被称为“美观地区”。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大原美术馆、考古馆和民间艺术馆等。仅大原美术馆就收藏了历史上世界画坛著名大师如莫奈、马蒂斯、塞尚等的原作140多件。
濑户大桥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跨海铁路、公路两用桥,总长12.3公里,实现了日本人连结本州和四国的梦想,使仓敷市成为全日本甚至全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趣伏里公园具有安徒生故乡丹麦的风格,公园内到处是绿地和 鲜花,在此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表演,是仅次于东京迪斯尼乐园的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公园。
文化教育——仓敷市在继承日本和该市传统文化,保护好现有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区域文化的现代化,并做出了显著成效。该市现有国家级文物18处(件)、县(省)级文物38处(件)、市级文物49处(件),供市民文化活动的场所有:图书馆4座、美术馆1座、自然史博物馆1座、市民会馆1座、文化中心2座、体育馆6座等。
仓敷市现有大学5所,短期大学3所,中小学100所(含高中)。中小学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
国际友好城市——该市已有3个国际友好城市,分别是美国的堪萨斯市(1972年5月)、新西兰的赖斯特彻奇市(1973年3月)、奥地利的桑古特贝鲁特市(1975年9月)。